每個城市大概都會有一條共和路。共和路是一條重要的路。就像台灣到處都有中山中正路。
問小貓先生:共和路僅是法式的,還是普遍歐式的?小貓先生嗯了一下,說法式的。他隨手翻閱桌上米其林(對地,就是那賣輪胎的米其林)出的義大利“綠導遊”(guide verte),說義大利就沒像法國這麼普遍才對,因為共和的歷史意義對這兩國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那西班牙呢?小貓先生回答說:跟英國一樣都是君主立憲制,幾個世紀以來,也都只經歷過短暫的共和而已…。
所以法國的共和路啊!是多麼尊嚴的一條路啊!因此,它也和中山中正路那樣,常常連結城市重要的地標。就像這座A古城一樣。
A古城共和路的路頭是火車站,挨著無數的商店和幾個聯鎖旅館,路尾就是市府了。市府旁邊,是被劇作家莫里哀和高乃依的石雕,守衛著的城市劇院。劇院前面是兒童嬉戲的一座大旋轉木馬;再就是一排露天咖啡館和餐廳,之間,許多不怕人很都市性格的鴿子,自由自在,穿梭去來,到處可見它們灰白相間的大便。
也不是沒有狗大便。這個國度,流浪漢和狗大便,正是兩大赫赫有名的名產。
不過共和路上的狗大便比狗來得少,因為流浪漢很多且多半很愛狗與狗為黨。其他的路比共和路小比共和路的狗大便多。為什麼?不確定。愛蹓狗的人不會到人多的共和路來閒逛嗎?還是他們對共和路懷具較為寬大的公德心呢?總之好在狗大便不多,否則一定行人自己交通阻塞。這可會比車輛造成的後果要嚴重!畢竟共和路是雙線單行道,右線只給公車走!
白天的共和路上,不愛出門的人要戴墨鏡,眼光直視,腳步大且快,心跳也通常自動加速。這是容易遇到熟人的路,容易證實自己性情孤寡的路。可耳朵要張很開,這樣可以辨認世界不同的語言。畢竟聲音的遊戲很好玩,尤其在夏天。當法文不再獨裁時,即使台灣話日本話韓國話,它們也會令人驚訝地,三不五時,飄過來飄過去。就別說路頭路尾許許多多歐洲各國人士奇奇特特的南腔北調囉!
夜來的共和路,店家七點就幾乎全部打烊,所以,就總是慢慢走,看櫥窗佈置看流行商品,也偷看流浪漢們,在角落邊邊席地而睡的姿態。
白日去共和路的目的約略有三,分別排名如下:Fnac書店,Vilar視聽圖書館,和超市。
夜來的共和路除了散步時條條道路通羅馬不小心路過之外,最常去的是:麥當勞,三明治外帶攤,和愛爾蘭啤酒屋。

2 comments:
美國每個城市也幾乎都有一條Main Street
我倒是有個小問題
歐洲人不是很愛乾淨
好像街上狗大便是很平常?
對耶!美國這個Main Street就實際也中性多了,宣揚共和也就不必了!他們對公共場所寵物糞便的管理,比法國來得好太多,看公園常有貓狗專門便溺的地方,街上也好像都有方便取用的垃圾袋,是不是?
而法國,以及很多歐洲國家,也許美其名是因為人權,再加上狗的人權,這兩種人權所累進的因素吧,所以狗屎就變成名產了。你一定會說那忍受滿街狗屎的行人人權呢?⋯⋯哈!這也是常常會聽到的問題的。
其實人都是自私的,根源還是在公共服務與管理,巴黎那吸狗屎的“席哈克綠機車”好像不是真的有效。在一個個人自由特別被重視的地方,也就是說,是有一些規則,但是人們並不是太遵守,因為認為事態不那麼嚴重。好比過去的餐廳禁煙法則,也是好幾年以後才真的執行,而且是在這個令人討厭的Sarkozy保守政府下完成的。
真抱歉,我寫太多了。我的意思是說,可能要嚴刑重罰才會看不見狗屎。不過我和很多人一樣,寧可要狗屎也不要活在管東管西的專權之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