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7, 2010

談母語學校的設立

(本文是藉筆者個人在法國生活求學的經驗,說明弱勢語言學習的可行性。)


我在法國就讀過的學校,像巴黎第三大學Paris III-Sorbonne Nouvelle,第十大學Paris X-Nanterre,和Avignon大學,以及我所認識的Montpellier大學等,有一些學系是需要選修第二活語言的[註]。而這些外語並不一定像台灣那樣,英語之外,以世界大國(使用人口為準則)的語言為主,幾乎只能是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四種選擇。

也就是說,巴黎以外的外省大學,《地方語》常常會被列在選項之中。所以Avignon大學可以選修學到Provençal/普羅旺斯語,Montpellier大學可以學到Occitan語,這些都是當地垂垂老矣-嚴重老化有死亡(消失)危險的語言。而外國語言的多樣性也比台灣豐富許多,像Montpellier大學英文系的第二語言,除了地方語Occitan語外,還包括波蘭語、希臘語、葡萄牙語、俄語等;而Avignon大學,我也確定有羅馬尼亞語可以選擇。而我在巴黎的時候,還必修過巴西語 (巴西葡語)。這幾個大學都有相當數量的國外留學生,直接間接都會修到這些課程,就遑論是以法語為主、類似哥德學院的語言學校了。

很常台灣的朋友們會問,設立母語學校的誘因是什麼?是語言本身的國家大小或使用人口等影響力嗎?是經濟效益嗎?是學生來源的把握嗎?是學生本身利益算計下的考慮因素嗎?是學習語言的時間評量嗎?是學習者語言能力的足與不足嗎?我想,學校在開設語言課時也不是必然不會設想到以上的問題,可也絕不會影響弱勢語言成為重要選修語言的可行性,因為語言是文化珍寶的信念,已經很牢固地鑲進歐洲人的腦袋裡了。

拿法國為例,法國在第三共和時期(1870~1940)曾經為了讓「人人說法語」(強制語言的統一),作出禁止在學校使用地方語言的荒謬錯誤政策,今天幾乎已經是每一個人心中沉重的遺憾和傷痛!很多原本與生俱來的雙語(甚至三語)環境,因為這樣的暴力政策,就活生生地被剝除了;而今天想要補救已經非常非常困難。

何況設立母語學校是取得文化平等權,使文化受壓迫之弱勢者掙脫殖民統治的具體作法!全世界尤其歐洲,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譬如西班牙Catalonia/卡達隆尼亞省區就是成功的借鏡。

在Barcelona/巴塞隆納旅行時,博物館的導遊會先講當地官方語Catalan/卡達隆語,再講Castellano/卡斯提爾語, 國語。設立母語學校並不是就一定要消滅殖民階級的語言和文化,而是在面對語言文化被歧視、不平等對待的悲劇事實上,作最基本有效,並且急切必要的工作!

對於Catalonia的西班牙人,許多人甚至不把Castellano當作是國語,而只認為是Madrid/馬德里人說的語言!離開大城市Barcelona到Catalonia的小鄉鎮去,Catalan更幾乎是普偏且唯一被使用的語言。更別說Catalonia的學校教育完全採用Catalan了,Castellano,一般所謂的西班牙語,就像英文那樣,只是必修的第一(外來語)語言。

Catalan和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一樣,西班牙內戰後曾經被禁止使用、被歧視過,直到1975年,西班牙的蔣介石──獨裁者Franco去世,才改變了它的悲劇身世。其實,Catalan成為區域官方語不是西班牙唯一的例子,西北省區Galicia/加利西亞的Galician/加利西亞語,Basque/巴斯克省區的Basque語都是經過獨裁統治之後,從語言到歷史,與文化,重新自我定位的好例子。

想像一下,有一天台灣也像Catalonia和Galicia,有了完全的母語學校,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科目:數學、體育、工藝、音樂、文學……皆以母語為教學工具,請問台灣人會擔心嗎?台灣人會擔心再也沒有唐詩宋詞,李白杜甫了嗎?尤其母語改成羅馬拼音系統而擔心再也沒有美麗的方塊漢字了嗎?如果擔心還在,是否正是因為從小我們就已經被強制灌輸為把殖民語言說好才是高尚的;很多人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母語說不好是文雅的表現,因為心中仍然嵌著那些所謂的方言,只是低俗見笑的語言,這樣的歧見概念呢?

在歧視與不平等的視焦正要被對準之時,無論族群問題、殖民問題、歷史文化定位的問題,常常出來干擾、模糊焦點和潑冷水的,其實不是看不見問題的人,他們似乎都看見了,也似乎看得清楚無比。那麼到底出了什麼事了呢?為什麼問題總還是停在那裡呢?筆者常想,我們不都講字正腔圓的「國語」嗎?不都擅以殖民者的語言書寫嗎?不都幾乎是受殖民者行為規範的教育的嗎?可能也有不少人也出自18%退休給付的家庭吧……。所以,我們,其實早已經穩穩地身在殖民階級的行列了,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維護殖民階級的即有利益和資源分配,比徹底關照被殖民階級的利益和歧視問題,來得更容易觸動敏感神經吧。


[註] langues vivantes/活語言:指所有還在被口語使用的語言,譬如在大學裡即使可以選修拉丁語,但是它已經是「死語言」(langue morte)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