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2, 2010

臨界點上

又有人在停屍場那邊嚎哭了。陳華很疑問,為什麼停屍場和圖書館會蓋得那麼近?

沈靜與活絡,活絡與沈靜,交接又交接。陳華無法分清陰陽二界,與他們自身的臨界點到底在哪裡。死之於生命,是完全地靜止了,可活著的人不甘心,一定要哭喊,一定要扭曲顏面傷心流淚地叫喚離去的人再回來。

早上的天氣有些陰,現在看來應該會下雨。陳華一時忘記自己雨具帶了沒有?嗯!帶了。上下兩件式的套裝雨衣,一直放在機車座下的箱子裡。不過要是真下大雨了,雨衣也沒有用,陳華的老爺機車遇大雨就熄火。

那就看天行事吧。出門之前他還想:下雨下雨,下一個大大雨。

現在倒有點後悔起來。

陳華擔心雨太大,對於死者和及其家屬是不是太打擾了;雨太大,是不是在圖書館用功而健在的人,會回不了家。

陳華突然有點想回家,想回去誦一卷「金剛經」迴向給死去的人,可又捨不得圖書館這個好位子。早上匆匆忙忙的,甚至對保溫水壺的內容物也是一分鐘內決定的。陳華習慣在清晨與自己對話:

「今天一整天都要待在那裡,要泡咖啡帶去。」
「什麼?帶這麼一大壺的咖啡呀?」
「咖啡提神,加點牛奶可以的。」
「一整天喝這個,要毒死我的胃啊?」
「那好嘛!就帶茶去好了。」
「嗯!這高山茶很香醇,也使人靈感。」
「但是要直接在保溫壺裡沖泡嗎?不怕單寧酸太多?」
「來不及了啦!快點決定!茶葉放少一點就可以了!」
「那,就決定帶茶了。」

陳華非常高興,自己與自己這麼快就妥協成功。卻想不到,一口茶都還沒有喝到,他就想離去了。……

遠處又傳來死者的親友在賣命慟哭,像某種唱調,可哭聲之悽厲還是使人不忍。陳華在心中喊著:「不要哭!不要哭!安靜下來吧!....」

可另一個自己又說:「不要哭?死的人又不是你的摯愛。」

他打開帶來圖館的十九世紀法國小說,正想專心閱讀時,書的第一頁劈頭就說:「人類生命的三分之二消耗在猶豫上,而最後的三分之一消耗在悔恨中。…當我說《人類的生命》時,就是說《我的生命》。」

陳華覺得這作者很淘氣,於是想:嗯!我的生命,你的生命,他的生命,大家的生命,是各自的生命也是共同的生命。環境與形式不同,本意卻是一樣的。

陳華把書放在一邊,環視閱覽室。

有人是準備公務人員考試的,有人是準備高中大學聯考,有人是準備研究所入學考的,形形色色的目標。可有沒有人是準備去死的呢? 世人忙這忙那,準備這準備那,有誰準備過死呢?死,是生命中那麼真實的必經點,終點。人們只想好好過舒服的日子,沒想到死,也忌諱去想。一旦死來了,安安靜靜地來了,人們就要慌張地,驚愕地,措手不及地,什麼都沒有準備地,只知道盡情大哭,把半生的淚水都用上。

這樣亂想,陳華突然感到莫名的趣味,於是決定不離去了,要繼續留下來,繼續聽那慘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