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轉身離去,走向決裂的河流,兩個河道橫在眼前,你停在河岸邊。
我追趕著,一直喊你回頭。可是,慢慢地,你還是越來越遠了。我沒有放棄,依然拼命奔跑,好一陣子以後,終於又看到你。看到你時,你已經躺在水流裡,在水波中浮沈掙扎。
你悄悄回頭看我,似乎很猶豫,也像在等我趕上你。但是你又很快地,把頭埋進水流中,害怕我會發現你,發現你悔恨與淚流滿面的臉孔。
其實你已經狼狽不堪,衣衫也扯破了,疲累地失去神識般而不知所措。我也只能邊跑邊死命地嘶喊咆哮。然後,我的喉嚨裂開了,很痛,也很想吐。心臟的血液都凝固了,脈動即將停止。卻還是寧願當你的奴僕,義無返顧地隨你跳進水中。
奈何這條河,是“遺忘海”的支流啊!
忘川之水湍急無情,水中的我漸次失去記憶,竟忘卻隨你跳進水中的意圖,不知道也不想尋索你的方向了。只在耳畔隱約聽到不是很清楚的聲音,問說:愛做夢的你們,總是像水一樣...自由來去...水,已經實現你們的夢了嗎?
聲音停下來。你我的身軀與心智,一起被流水擊碎。記憶瞬間化成空無。於是,從此,我們也就不再相關連了。
註:本文的靈感間接來自Serge Gainsbourg從未發表的歌曲La Noyée (1972),以及自己在部落格回應的一句話。
10 comments:
“很怕美麗的背後是痛苦,不想再和痛苦有關只想兒童歡笑啊!所以一直在想怎麼品嚐美,又可以自由自在不要受牽絆。....” 以上,算是寫這篇小文的註腳。
Tu t'en vas à la dérive
Sur la rivière du souvenir
Et moi, courant sur la rive,
Je te crie de revenir
Mais, lentement, tu t'éloignes
Et dans ma course éperdue,
Peu à peu, je te regagne
Un peu du terrain perdu.
De temps en temps, tu t'enfonces
Dans le liquide mouvant
Ou bien, frôlant quelques ronces,
Tu hésites et tu m'attends
En te cachant la figure
Dans ta robe retroussée,
De peur que ne te défigurent
Et la honte et les regrets.
Tu n'es plus qu'une pauvre épave,
Chienne crevée au fil de l'eau
Mais je reste ton esclave
Et plonge dans le ruisseau
Quand le souvenir s'arrête
Et l'océan de l'oubli,
Brisant nos cœurs et nos têtes,
A jamais, nous réunit.
(La Noyée/Serge Gainsbourg)
既然是在水裡,或許水的感覺應該有更多的呈現出來吧。
四隻手伸向無盡的天空,手肘彎曲,十指抓緊。
當我翻開草蓆的時候,我稍稍嚇了一跳。溺水本來最好處理,也無所謂現場不現場,可是看這個情況顯然棘手了一點 ……,
「妳要他為什麼不早說 ………,嗚嗚嗚嗚 ……… ,………」女方的七孔就在這個時候流出了血。
按照民間的說法,有親人出現時就會有這種現象。
我要警方人員把她帶到一旁安慰。
「時間不久 ﹗」我告訴在一旁的實習助理。
「因為還沒有浮腫現象 ﹔你看背部 ………,」
我將兩人的軀體稍微翻開,分別檢視 ﹕「背部也還沒有血斑出現。」
「如果在陸地上擺放一段時間,由於重力的關係,血液會向下流滯,在背部及手背、腳背等處形成血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屍斑。依據它的濃度,也可以判斷死亡的時間長短。」
「生前或死後落水,需要回隊裡解剖。肺部和胃部。」
年青人願意來幹這行當的越來越少。我用心的向他解釋著。
「差不多十幾,不到二十小時吧 ﹗」
我仔細的查看著兩人的手腕。
「是誰解開的 ﹖為什麼要解開 ﹖」我有點不快。因為溺水的現場就是狀態啊 ﹗如此的彼此綁在一起,就現代人來說很難得。勒痕看得出來,不過如何打結就無從知曉了。
「為了好搬啊 ﹗」剛剛將這一男一女拖上來的幾個人說。「兩人雙手僵硬的結合在一起,不解開怎麼搬呢 ﹖﹗」
實習助理遞給我兩人用來綁在一起的東西。原來是男人的領帶與褲腰帶。
( 到底是 合意殉情,還是 強迫情死 呢 ﹖﹗。寫字殺人,唉 ﹗寫不下去了。既不搞笑又不中性。不過涅………,)
兩人的面容都很安詳,似乎帶著微笑 …………,
您好!請問Vincent你是哪位呢?你的Blog進不去喔!你的回應真讓我捧腹大笑,待會再回你。
TO Vincent:
這首法國歌旋律這麼柔美,情境卻是很悲很悲的,可是呢!它不是在講殉情記啦!你的書寫變成了驗屍記了,真好看啊!但是實在跟我的文意相差太遠了...
比殉情還更悲的,就是indifference!就是遺忘!就是不重要!就是無所謂!...簡單地說,就是對面不相視!
多悲啊!這比死還不知道要更淒慘幾倍。不是?
這歌其實沒人死啊,卻讓我慟哭,(唉!我有時候實在太會亂感動而鼻涕眼淚一把,真是的!)你寫的是都死了,卻讓我哈哈大笑。真有趣!
你寫的反而是讓人安心的,不是很奇怪嗎?....謝謝回應。
柴寮幽居 僅待有緣。
不符合文意,正是文意啊 ﹗妳看 ﹕
“ 很怕美麗的背後是痛苦,不想再和痛苦有關只想兒童歡笑啊!所以一直在想怎麼品嚐美,又可以自由自在不要受牽絆。....”
除非親歷了過程,否則一般其實是渾渾噩噩,甚至親身當起了法醫。這樣的人,在台灣是太多了。多可悲啊!這才真正比死還不知道要更淒慘幾倍呢。
但是為什麼反而讓人“ 安心 ”呢 ﹖因為哀莫大於人死啊。人都死了,還什麼不可安心的呢 ﹖﹗
這首歌旋律的確柔美,可是怎麼找不到呢 ﹖
歌詞能不能請翻譯出來 ﹖﹗
comments 有下面一則 ﹕
“ I'm french and i'd rather translate this way :
"And through this breathless running trance"
-> "And through this hopeless running trance" because here Gainsbourg is talking about an useless rush. ”
To Vincent:
1.找不到什麼呢?歌的版本有很多啊!http://www.youtube.com/watch?v=8i9AtAX3_48 以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7c8HldM1hg 都很好聽。
2. 這個comment在哪裡呢?歌詞不難翻。我的文也可以算是一種間接的改寫喔!
3.我想你也許沒有看懂我的意思啦!哀莫大於“心”死,這句老掉牙的話,就是我想說的。心都死了還有什麼不能安的。(當然最怕的是心死不了啊!哈哈!)人死了終於在一起了心安了就不悲了啊!.....
4.沒想到你還讀到我那句話。真感動。是啊!沈溺下去註定受苦。(孩童,你在哪兒呢?你千萬別離開我啊!)美麗與自由,你到底要什麼呢?....(當然是自由!我是說我啦!)
To Vincent:
http://www.oui-blog.com/zha/archives/022820.html 這裡有歌詞很不錯的中譯喔。
其中有一處我有點意見,有跟作者留言,請參考。
一個追隨,一個不忍離去,所造成的戲劇張力,與黑白片時代的追火車或開航郵輪的紙帶牽情,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故事是在水中進行,因此作曲的歌聲節奏顯得載浮載沉。照中文字面來看,原文歌詞應該也有相同的韻味吧,因此應該是懂得法文的話,聽起來感情又是相當不同吧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