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讀吉田修一《長崎亂樂坂》


法國的小舅舅二十幾歲時,在兩次企圖自殺未果之後,第三次就真的自殺死了。有一次不小心在一本舊書中,翻到他在妹妹婚禮時的照片,從來沒有見過他的我,看到他輕巧地離開了書頁,好像看到鬼,蹓躂跑到人世,真的被嚇了一跳!

念建築的HM學長很喜歡畫畫,幾次給我看他的習作本子裡的人物與建築物的鉛筆畫。記得每一幅素描他都可以說上好多有趣的本事,而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可多年以後,聽到他的消息卻是,他已經完全不與人來往,與世隔絕地自閉在台灣南部家中一個人住的房子裡。

有一年夏天去好友YH台南的家玩,我們邊吃零食邊一起看一部義大利電影,裡頭的主角,一個小男孩,他住的村莊裡,有一排排的彎曲石階,小男孩在那兒,上上下下地跑過來跑過去。而我們完全不認識導演是誰。

可伊朗導演Abbas Kiarostami的那部《我朋友的家在哪裡呢?》就非常印象鮮明了。電影裡那位可愛的小學生,為了要把作業送還給同學,是多麼意志堅定地,在坡道上來回奔跑....

讀吉田修一/Yoshida Shuichi 的《長崎亂樂坂》,腦子就這樣活潑亂跳地,掃過不少影像。

尤其也想起多年前還住在巴黎時,曾經有好幾個月,我必須從西邊的La Défence搭RER,到東邊的Nation再轉métro到National,行程很規律,時間也很長。於是利用坐地鐵的時間,把一套在台灣巴黎文教中心借的,記得是光復書局出版 的《當代世界小說家讀本》,其中日本與韓國的選集全部讀完了。而那裡頭唯一一位女作家就是佐多稻子/Ineko Sata。讀《長崎亂樂坂》也很難不令我想到她,因為她是長崎人,書中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戰後的長崎。

也許是紀大偉在序中談到救贖的原因吧。如果他提的是左傾的佐多稻子,那我應該沒有異議。但對於吉田修一,我卻不覺得他有任何說史的慾望,從他的文風來看,即使有,也是說不好的吧。我也不認為作者的書寫企圖,是放在所謂時代下,戰爭暴力的創傷與救贖的層面。長崎本來就可以只是長崎。長崎不該總是核爆與戰後的長崎。

其實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長崎的。故長崎是吉田修一筆下,那個許多人當然也包括他自己,青春激盪,生命踉蹌,記憶的本源所在。大部份中的他們,都曾經想要離開。但是離開和留下來,都很艱難。好像,人生的基調,無論哪種樂器來彈奏,都是沈重哀傷的。

但沈重哀傷中有靦腆與羞怯,有欲言又止的真誠, 於是就洩漏了生命輕盈美麗的另外一種本質....不是嗎?那自殺的哲也,與那自閉的阿駿,他們兩個,一直就很愛在小屋裡頭對話。阿駿在還是小男孩的時候,那對話就已經被他分成了可告人和不可告人兩種了!(69頁)

讀這部小說的幾個時候,與我相關的一些人物及事件也跑來湊熱鬧,有些是悲慘的,然而這樣的陪伴,卻讓我的閱讀充滿美感,也是有點奇怪的。我在想,是不是陳舊的記憶,帶出的是鮮活的印象,所以記憶就變成永遠都是新穎的,正因為它一直都在啊。在,是存在也是現在。於是與陳舊虛幻就不一定有關了。

《長崎亂樂坂》(2004) 是幾個月以來,我讀吉田修一的第五本小說,而且覺得是最好看的一本。有可能是讀者與作者之間,漸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很難言傳的神祕情感,也許只是因為這本書六章中,前四章都是從孩童奇思異想的眼光看世界的原因。

其實書中的後兩章,阿駿與悠太兩個長大了的兄弟,又把我們帶回了小屋,就像開始時,也是這兩個赤裸著身體正在洗澡的兒童,把我們帶進書中世界的。這,也可以算是小說在結構與佈局上的完整吧。跟著他們倆個沒有話講看似情份淡薄的兄弟,最後,讀者一起親賭小屋的毀滅死亡,聽到鬼群們的呢喃與呻吟。不禁令人再一次想到在小屋裡,書中的外婆對著年輕時就自殺死去的舅舅,自言自語所說的一串話:「...是啊!這棟小屋打從以前,就是這麼個地方了。男男女女在這裡調情,哭泣,歡笑。...」(127頁)

這使我突然覺得發現重大秘密了!--原來這本書真正的主角是這個小屋啊!

作為讀者,一個自由想像的個體,我因此清楚地看到一種死亡後面的重生力量。我看到那個從小就希望黑道老大井口帶他離家去神戶的小阿駿(87頁;93頁)⋯⋯希望同學明生帶他離家去名古屋的少年阿駿(108頁)⋯⋯希望與女朋友梨花一起離家去東京的大阿駿(152頁)⋯⋯如今,再怎麼哀傷與美麗,小屋的迷離已然不再。這一次,真的真的,阿駿,勇敢的你,應該真的可以離家出走了。



(後記:其實《公園生活》(2002)、《7月24日大道 》(2004)、《惡人》(2007)、《地標》(2004)這四本之前依次讀的吉田修一的作品也很有趣,也讀得很有心得;尤其《惡人》,更是很有話想說。應該會一一寫下閱讀短評的。又原以為已經託朋友帶齊了吉田修一所有的中文譯本,沒想到研究了一下,一共也只有六本而已,還缺三本。接下來只剩下《最後的兒子》在手上了。也感謝引我認識也很喜歡吉田修一的好朋友F,能這樣暢快的閱讀是人生珍貴難得的經驗。我看到這位日本小說家很難不想到也愛編故事寫東西的F,相信聰慧與文采一級棒的F,也會有很多好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在wiki日文網站裡關於《長崎亂樂坂》六個章節發表的資料,時間上似乎間隔都很久,難道原先就已經是單篇成獨立篇的設計嗎?

長崎乱楽坂 新潮社、2004 のち文庫 

* 正吾と蟹(『新潮』2002年10月号)
* タローと炭酸水(『新潮』2002年12月号)
* 明生と水玉(『新潮』2003年3月号)
* 清二と白い絣の浴衣(『新潮』2003年6月号)
* 駿とスープラ(『新潮』2003年8月号)
* 悠太と離れの男たち(『新潮』2003年11月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伊朗導演Abbas Kiarostami的作品-《Où est la maison de mon ami?/朋友的家在哪裡呢?》的電影海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